孔子主張興復周禮嗎?

 今人有很多似是而非的「常識」,如「孔子主張興復周禮」。其實這只是古文經學派當中王肅、杜預這一系的主張,而今文經學派的意見相反,後者認為孔子主張簡化禮樂,並且禮樂要不斷因時而損益,虞夏商周制度各不相及,一代有一代之禮樂。


被冠以孔子之名的言論,散見於《論語》、經傳、諸子書、史籍、讖緯、出土簡帛文獻等眾多文本之中,其內容駁雜,來源不一,孔子在這些文本中往往只是被托名的言說者,然而其中明言「興復周禮」的言論,則付之闕如。孔子固有「復禮」之主張,然而「復禮」並不能被輕率地理解為所謂「興復周禮」。


這涉及儒學中一個關鍵概念,即「文質論」,《論語·雍也》:「子曰:『質勝文則野,文勝質則史。文質彬彬,然後君子。』」《禮記·表記》:「子曰:『虞夏之文不勝其質;殷周之質不勝其文。』『虞夏之道,寡怨於民;殷周之道,不勝其敝。』」


上古之人具備虔誠、勇武、慷慨等德行,但知識、藝術、禮文、器物等都還很原始落後,粗野無文,「蠢而愚,喬而野,樸而不文」,這就是「質勝文則野」;晚世之人的知識、藝術、禮文、器物等都很發達,但虔誠、勇武、慷慨等德行全都喪失了,虛浮墮落,「利而巧,文而不慚,賊而蔽」,這就是「文勝質則史」;「文質彬彬」是最理想的狀態,但「文」和「質」如果無法兼顧,寧可舍「文」而取「質」,所謂「虞夏之文不勝其質;殷周之質不勝其文。」「虞夏之道,寡怨於民;殷周之道,不勝其敝。」。


今文經學派還有一個理論叫做「質家親親,文家尊尊」,意為在「質勝於文」的時代,禮文質樸,人民重視的是親親之誼,尊卑之等比較淡漠;在「文勝於質」的世代,禮文繁縟,尊卑之等被凸顯,親親之誼反而淡漠了,這就背離了制禮之本意。故而今文經學派主張「變文從質」,也就是簡化禮樂,損益周禮的繁文而回歸於質樸,這跟古文經學派「隆禮樂」的主張是頗多對立的。而且即便是極為重視禮樂且崇尚周制的古文經學派,也認為「禮意」遠比具體的名物、度數、儀節之類重要得多,不會在主張後世刻舟求劍地恢復所謂「周禮」古制,若「封建」、「井田」,斯二者固為今古文諸派所共尚,但「孔子/儒家主張興復周禮」說到底無非就是以訛傳訛式的偽常識罷了。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电子书资源整理

陈壁生:极权社会中的个体责任——读《哈维尔自传》